证据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cine,EBM)的核心,基于随机对照 试验(RCT)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是当 前公认的最高级别证据。
1起源与发展
1995年,Beecher[4]发表了医学领域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Meta分析,用以评价安慰剂的疗效,并给予了Meta分析初步的定义;之后Meta分析在社会学领域再次得到发展,这一术语由英国教育心理学家Glass[5]于1976年命名并将其定义为:“Th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arge collection of analysis results from individualstudies for the purpose of integrating the findings”
如今,Meta分析在医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应用最多的是对干预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在观察性研究和交叉对照研究中也得到推荐
2单组率的Meta分析
单组率的Meta分析,是一种只提供了一组人群的总人数和事件发生人数,不像其它类的Mate分析有两组人群,多为患病率、 检出率、 知晓率、 病死率、 感染率等的调查,基于的原始研究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
对单组率的Meta分析而言,最难的就是控制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是其重要的处理方法。
3单纯P值的Meta分析
单纯行P值的Meta分析是不推荐的。但当纳入研究仅给出了P值,且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给出计算方法也不能计算出需要的数据,且临床实践需要合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单纯对P值进行合并。
4Meta回归分析
在Meta分析时,需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来源进行探讨,Meta回归(meta-regression)分析可评价研究间异质性的大小及来源。一般认为,Meta回归分析是亚组分析的一种扩大,主要通过对多因素的效应量进行联合分析实现,仅当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在10个以上时才行此分析
5累积Meta分析
累积Meta分析(cumulativemeta-analysis)最早应用于1981,是指将研究资料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按研究开展的时间顺序及时将新出现的研究纳入原有Meta分析的一种方法。因此,Meta分析每次研究加入后均重复一次Meta分析,可以反映研究结果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各研究对结果的影响,也有助于尽早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干预措施。
6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没有直接比较的证据或者需要从众多干预措施中选择对患者最佳的措施,此时,研究者往往会从RCT中寻找间接证据,这就形成了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或多种干预措施比较的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 。网状Meta分析在临床实践中,若有一系列的药物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但RCT均是药物与安慰剂的对照,儿药物互相之间的RCT都没有进行或很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的证据进行合作,即行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7诊断性Meta分析
诊断性Meta分析主要是为评价某种诊断措施对目标疾病的准确率,多为对目标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报道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等。
8个体数据Meta分析
个体数据(individual patient data,IPD)Meta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不是直接利用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数据进行Meta分析,而是通过从原始研究作者那里获取每个参与者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Meta分析。
9前瞻性Meta分析
前瞻性Meta分析(prospectivemeta-analysis,PMA)是指在RCT的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先进行系统检索、评价个 和制定纳入及排除准确的一种Meta分析。
10常规Meta分析
当前,常规Meta分析主要基于有对照组的直接比较的研究,最常见的是基于RCT的干预性Meta分析,此外,还有预后研究、动物实验、病因研究、基因多态性等的Meta分析。基于的原始研究类型还有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随机对照试验、自身对照等。
11其他类型Meta分析
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研究进展及循证实践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许多上诉未涉及到的Meta分析,主要有: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成本-效果/效用/效益的Meta分析,患者报告结局的Meta分析,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Meta分析的汇总分析。